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曹寿上舍诗轴题其后 其一 宋 · 陈棣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君诗字字敌双南,直把骊珠取次探。
李杜盟寒谁共主,曹刘机浅不须参。
囊中句好缘多爱,天外心归计饱谙。
读罢长编知(原作如,据宋人集改)隽永,自然齿颊带馀甘。
曹寿上舍诗轴题其后 其二 宋 · 陈棣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欲观骚雅继周南,虎子应须虎穴探。
策蹇冲寒将类贾,避堂舍盖愿同参。
书能泣鬼世谁信,诗解穷人我自谙。
但得低头拜东野,此心依约已先甘。
姚少师茶歌韵 元末明初 · 张宇初
昔我云卧惟丹丘,鹖冠既弊嗟狐裘。
聿来京国际真主,绮食琼筵欢眷留。
当时故旧鲜知遇,客邸养痾空息喉。
王蒙素谓有癖,累载忆别方从游。
夙闻我师佐帏幄,六龙御极乘樛流。
中官持节诏趋辟,象教顿使丛林稠。
金张接武肆清赏,茗碗细涤莺花柔。
龙团洗翠逐风响,蝉翼凝芬和露柚。
片甲分香顾渚外,酪奴衣彩灉湖头。
囊收馀沥倾玉兔,乳面一扫浮云收。
陆羽尝为竟陵第,上公况与联鸣球。
挥钱宁效季卿鄙,盛世岂独高巢由。
颇儗樵青煮荻叶,应怜陶谷羞银篝。
松风落雪响清籁,竹雨澹烟吹薄飗。
谁誇何石万钱费,肯比卜相储金瓯。
乳窟蒙阳尽真味,著书自足消穷愁。
王公掎角每英杰,何俟庖丁窥解牛。
应副华歆黄阁,偏宜曹寿今琼楼。
辇毂时倍玉堂赐,恩荣卓冠踰神州。
钟繇白首竟中辅,窦固青眉宜列侯。
京畿异迹富灵液,况汲扬江千丈湫。
愧我尝追后尘末,天葩丽藻知难酬。
标格清雄岂阮谢,词华逸迈过杨刘。
累承爱遇甚投辖,矧被清光多运筹。
东归拂石藉林壑,感仰漫使枯肠搜。
愿戴皇图广惠泽,高骞奕世蒙天休。
陶公遣力与子助劳书(略曰吾遣一力为汝薪水助此亦人子耳可善驭之) 元 · 洪希文
 出处:续轩渠集卷二
吾求诸古人,日力皆自给。
季子薪自负,范妻爨自执。
岂曰乏其人,劳役甘汲汲。
有形反累人,遗谴恐自及。
吾身非季子,吾妻非范妻。
井臼必自操,举案常眉齐。
冬夏完裘,朝夕调盐齑。
嗷嗷八九口,幸免饥寒啼。
卫青本人奴,道固所生贱。
受命理则同,世人无定见。
陶公遣力书,恻怛予所羡。
谆谆善驭之,言锻而语炼。
薄俗难具论,请读王褒(北史崔道固宋诸王参军被遣青州募人长史以下并诣道固道固诸兄等逼所生母致酒炙于客前道固惊起谓客曰家无人与老亲自执劬劳诸客皆知其兄所作咸拜其母母谓道固曰我贱不足以报贵客汝宜答拜诸客皆叹美官卫青平阳侯家僮曹寿有一相客相贵人也至封侯笑曰人奴之生得无笞骂足矣安得封侯赀蜀王子泉从成都杨买夫时户下有髯奴名便了决万五千与立券约从百役使)
急就篇后序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二、《急就篇》卷末、《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七、《小学考》卷九、《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三
《汉艺文志》小学十家。
《苍颉篇》见《考工记》注者,唯鞄四学反。)、𥧐(人兖反。)、柯、欘张玉反。)四字。
《凡将》见《文选》注、《艺文类聚》者,唯「黄润纤美宜制禅」、「钟磬竽笙筑坎侯」二句。
《训纂》见《史记正义》者,唯户、扈、鄠三字。
其廑存者,《急就篇》而止耳。
隋周《志》始谓《急就章》。
崔浩写以百数,刘兰小学书之,李铉九岁入学书之月馀即通,李绘六岁亦通此章,是以其学至唐犹传。
颜师古祖之推,尝为之注,渊源有自来矣。
盖君子耻一物之不知,伦类不通,不足谓善学。
尝观众仲对氏族,师服、申繻论名子。
籍谈忘司典之后,景王以为讥;
卫侯以辟疆为名,周人不肯受。
系之以姓,著于《世本》;
字而不名,贵于《春秋》。
故始之以姓氏名字。
学《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备录衣服饮食之制。
陶宏景读书万卷,尤明医术、《本草》,韩文公谓礼乐、名数、方药之书,未有不通。
此而为大贤,致知在格物,观物以观我生,故次之以器百物。
《周书》言学古入官,子产云学而后入政,董仲舒以《春秋》断狱,隽不疑以经术决事。
若授之以政,不达宋泉之《孝经》、苏威之五教,人到于今羞之,故终之以文学法理。
器无非道,学无非事,其义不可须臾舍也,鸿生钜儒,不敢以小书忽焉。
辑州名,摭奇字,悉放其体。
诸经义疏引之者五(《周礼·考工记》疏引「分别部居不杂厕」、「蒲蒻蔺席」,《天官疏》引「司农少府国之渊」,《左传正义》引「芜荑盐豉,顷町界亩」。),《后汉书》注引之者一(《张敏传》注引「皋陶造狱法律存」。),韵书亦援以言姓氏。
班孟坚之用襐饰,潘安仁之用乘风,王禹玉之用奇觚,宋景文之用𩌈𩍜,朱文公之用老复丁。
至于不借、籧篨、凫翁、无等双之语,临川、山谷诗皆采掇之。
博观而约取,此难与耳学者言也。
古者保氏教六书,外史达书名,汉犹有课试举劾之法,故马尾之书必谨。
自篆而隶,自隶而藁,钟、王之后,以意行书,先汉遗文古事,寖以晻昧。
《急就》虽存,而曹寿、刘芳、豆卢氏、颜之推注解轶而不传。
昔以是为童蒙之学,今有皓首未觌者。
俗书溢于简牍,讹音流于讽诵,袭浮踵陋,视名物数度若弁髦,而大学之基不立。
乃因颜《注》补其遗阙,择众本之善,订三写之差,以经史诸子探其原,以《尔雅》、《方言》、《本草》辨其物,以《诗传》、《楚辞》协声韵,以《说文》、《广韵》正音诂。
若「闳」「阁」之相混,得于《释文》;
笺󲲮之所出,取于《庄子》。
稽极之误,因《说文》、《通释》而知;
利亲、胜客之类,因《史记》、《汉表》而见。
「簧」当作,「簂」,「䡦」当作「操」,「垒」当作「垒」。
实事求是,不敢以臆说参焉,疑者阙之,以俟后之君子。
李斯作《苍颉篇》,后人附益末章,乃有汉兼天下。
此篇《齐国》、《山阳》两章亦然,略解其义,缀于下方。
夫物有本末,理无小大,循序致精,学之始事也。
虽然,耄学而为童习,其能免玩物爱奇之失乎?